“九五”期间,按照“共建、调整、合作、合并”八字方针,我国高校已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部门和地方条块分割、重复办学的局面,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。
“合并”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成果显著的一种形式。它改变了一些地区高校重复设置,单科性学校过多,办学规模过小的状况,使学校布局趋于合理。并校后,学校学科门类相对齐全,实力显著增强。由五所高校合并而成的浙江大学精简了近半数的中层管理干部,内部人员编制比合并前精简了1/3,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连续两年居全国高校之首,两届全国高校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,分别居第四、第二名,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均列全国高校第一。合并产生的效益是综合的——这是近200所合并校的共同感受。
“九五”期间,经过三次大规模的调整,部门办学体制得到了根本转变。迄今为止,共有509所高校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,其中360所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划转地方管理。经过调整,北京地区市属和市管高校从原来的12所增加到28所。这些高校在北京地区的招生比例,原来一般占全校招生总数的20%,为了满足首都经济发展对更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,他们普遍将这个比例提高到30-40%,在市科研项目招标、企业难题招标中,这些高校也发挥了重大作用。
通过共建,改变了学校单一的隶属关系。共建院校在招生、专业设置、科研选项方面既面向部委也面向地方。去年教育部分别与中科院、安徽省政府、上海市政府签订协议,共建中国科技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。3年内这些学校除了从教育部分别得到若干亿元,还可从共建单位得到若干亿元。这些钱对一所大学来说几乎相当于过去十几年办学经费的总和。而参加共建的地方政府,也从高校中得到了支持。共建后的上海交大,两年中每年科研项目超过1500项,专利超过100项,科研经费名列全国高校第三,获200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6项。该校科技园是上海市第一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,1999年上海交大校产集团实现销售额10多亿元,上交利润1.5亿元。“九五”期间,全国参加共建的高校达300余所。
形式多样、内容各异的合作办学形式也是这场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,几年中317所高校通过图书信息共享、实验室相互开放、互聘教授、学生跨校选课、学校间互相承认学分、开展科研协作等等做法,打破了过去封闭办学的形式,实现了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学科交叉、共同提高的新型学校群。今年上半年,对外经贸大学等五所高校还将这种合作延伸到后勤服务领域,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。
在新的世纪即将来临之际,一个适应时代需要的高校管理体制的新格局已基本形成,它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。